(人民交通杂志发行运营张添强 作者陆儒德)
● 怎么只有五人开会创建人民海军?
在白马庙解放军海军诞生纪念馆的原三野“渡江战役指挥部”会议室,有一个描绘人民海军成立会议场景的巨幅油画,标牌上写着“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将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华东军区海军正式成立。”为啥一个新军种的成立大会只有这5个人呢?
张爱萍在白马庙召开人民海军成立会议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作出了“过长江、建海军”的大战略,授令张爱萍筹建海军。当时张爱萍正在大连“八七疗养院”疗伤,便急速赶到苏北白马庙“渡江战役指挥部”去受领部队。粟裕副司令员却告诉他:“各建制部队已经登船准备渡江,现在只能给你挑选了4个干帮助你做筹建工作,待渡江胜利后你想要哪个部队随你挑。如何创办海军,就要发挥你这个‘智多星’的作用了。”张爱萍感到大局已定,便急冲冲告别领导,只能自己思考如何建海军了。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23日解放了南京“总统府”。在解放军冲进“总统府”的炮火、欢庆声中,就在这个会议室,“三野”领导开启了“渡江战役”的伟大征程,现在又拉开了创建人民海军历史大剧的序幕。
张爱萍坚定目光、主持会议,带领李进、黄胜天、张渭青、温礼芝4名干部,庄严宣告:“华东海军成立了,建设强大海军的征程由此启航。”一个海洋大国的海军成军之时,只有5个干部、8名战士和3辆吉普车,这在世界海军史上是绝无仅有。
198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复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也肯定了张爱萍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创建者。
中央军委关于海军成立日期的批文
● 箫劲光是新中国海军学校的“第一任校长”
社会上普遍流传着箫劲光是海军司令员兼任大连海军学校的校长,事实并非如此。
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在确定张爱萍筹建海军舰队的同时,指派张学思创办海军学校。1949年11月22日,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圈阅、中央军委下达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的命令。当时中央军委明确由张学思担任校长,但当张学思得知毛主席拟任箫劲光为海军司令员时,便从大局出发,他上书建议由萧劲光兼任校长,他担任副校长主持工作。军委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箫劲光为海军学校的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所以,大连海军学校的校长是箫劲光到海军的第一个正式职务。
毛泽东主席接见箫劲光和张学思
虽然在1949年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萧劲光,拟任他为第一任海军司令员。但直至1950年1月15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萧劲光被为海军司令员。从军委命令时间看出:萧劲光担任大连海校校长的时间,要比担任海军司令员的命令早了53天。
至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正式成立,统管海军舰队和海军学校,萧劲光担任海军学校校长时间长达近半年。所以,箫劲光是第一位由大连海军学校的校长岗位担任海军司令员的,后来由大连海校工作和学习的刘华清、吴胜利、沈金龙、董军等4位领导先后担任了海军司令员,出自大连海校担任海军副司令员、参谋长的有数十位,担任军级、少将的达数百名。所以,大连舰艇学院是实至名归的“海军将军的摇篮”。
箫劲光校长、张学思副校长同学员合影
● 精心遴选的海军“首任司令员”
张爱萍奉命创建人民海军,殚精竭虑,成绩卓然,只经过一年便创建了由134艘舰艇构成的一支“开得动、能打仗”的三个舰队,成为海军的种子部队。而且自己带头苦学,成为人民海军第一位“能操舰出海、会指挥海战”的高级将领,正在积极筹建巡洋舰队加快建设强大的海军。
毛主席十分信任张爱萍,对他建设海军赞扬有加,后来每次视察海军都指定由他陪同,任命他担任三军攻打一江山战役的总指挥,委任为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指挥“两弹一星”试验和研发潜射导弹等。当时,张爱萍被公认为海军司令员的合适人选,以华东海军为基础拓展为全国海军是自然的事情。
然而,毛泽东对海军掌门人的遴选有着更高层次的思考,既要考虑海军特点及战略使命,还要兼顾“四野”“三野”的地位、关系以及箫劲光的个人经历,决定另起炉灶由“四野”组建海军领导班子,任命箫劲光为首任海军司令员,还曾特批:“萧劲光是海军终身司令。他在,海军司令不易人。”所以,萧劲光担任海军司令员长达30年。
当初授权“三野”创建海军,一直限制在军区海军(军级),张爱萍是低配担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在派遣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时,同样是兵团级干部、授予上将军衔,但刘亚楼冠名空军司令员,张爱萍则是华东海军司令员,这个明显的区别反映着精细的决策思考。
当“四野”的萧劲光、刘道生等干部陆续委任海军领导。原“三野”的张爱萍、绕子健等便离开海军回到了陆军。所以,张爱萍是穿着陆军服创建了海军,艰辛工作了22个月,又穿着海军服回到了陆军。而且惊奇发现,萧劲光同张爱萍之间一直未有交集,甚至沒见过两人同框的历史照片。
毛泽东主席接见箫劲光司令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舰长”
邓兆祥是一位爱国海军名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历经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的海军元老。他曾经驾驶旧中国唯一的巡洋舰“重庆”号从英国接回祖国。但“重庆”舰被国民党用作内战的工具,蒋介石曾登舰部署内战,并用来炮轰塔山,造成解放军重大人员伤亡。
1949年初,爱国士兵组织“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发动起义,得到邓兆祥舰长支持,起义获得成功。虽然“重庆”号后来被国民党空军炸沉,但起义爱国官兵是“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建设的先锋”,为建设人民海军作出了贡献。
毛泽东十分关怀邓兆祥,要求争取他一起建设新中国海军。1949年3月15日,解放军东北军区任命邓兆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舰长。于是,邓兆祥在人民海军成立之前、由陆军任命的唯一舰长,史称解放军的“第一舰长”。
邓兆祥极尽一生之力投身海军建设,先后担任了“重庆”号舰长、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在他80岁高龄时,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积极参政国家建设。1996年1月22日,邓兆祥以93岁高龄还登上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视察,他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走向军旗,向解放军军旗、向西沙国土深深躹了一躬。以表达他爱国、爱海军的深厚情怀。
邓兆祥93岁高龄视察西沙群岛的永兴岛,
● 开国大典阅兵式“第一方队”
在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海军方队走在分列式最前面十分醒目。它人数最少,却受到最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毛泽东主席带头鼓掌,高兴地指着方队说:“这是海军,我们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阅兵式上的新军种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历史画面。
当初阅兵式序列是按照 “海、陆、空”的国际习惯排列,海军方队获得了阅兵“第一方队”的荣誉,此后的国庆阅兵一律改为“陆、海、空”的顺序,海军方队排列在中间。所以,开国大典上海军“第一方队”是历史唯一、分外珍贵。
开国大典中海军水兵分队通过天安门
由于海军沒有阅兵经验,海军方队参照英国海军阅兵模式编成,包括3个小分队。第一分队是前导分队,有6名总领队和1名旗手、4名护旗手,共计11人;第二分队是干部方队,共4排,每排9人,加上前面的4名领队,共40人;第三个方队是水兵分队,同样有40人。所以海军方队总计有91名官兵组成的配枪阅兵方队。军官分队来自安东海校的“重庆”“灵甫”两艘军舰起义的官兵,水兵分队由华东军区海军组成。
由于当时人民海军沒有制式服装,受阅部队仍穿着国民党时期的海军制服,只是帽徽换上了红五星,水兵帽飘带上换了金色的“中国人民海军”。后来海军有了制式服装,披肩上印上了4条白杠,帽子飘带上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字样。所以,开过大典上的海军服饰也是空前绝后的历史珍藏品。
开国大典“第一方队”的成员,大多数调至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工作或学习,不少担任国庆阅兵海军干部方队的主要教练员,海军方队整齐划一载誉全军,成为最受欢迎的阅兵方队,为新中国国庆阅兵事业作出了贡献。
开国大典上海军阅兵方队的水兵服饰
● 英年早逝的海军杰出将才
张学思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个传奇人物,他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四公子”、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弟弟。但他毅然走出“大帅府”,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战场考验和艰苦环境砺练,成为解放军的高级干部。西安事变后,周恩来派人护送至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毕业后便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前线作战。抗战胜利后,历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
张学思副校长在场检阅学员方队
1949年5月,周恩来向张学思传达了毛泽东主席要他筹建海军学校的任务,并作为中国军事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学习创办海军学校的经验。回国后废寝忘食、全心投入海军学校建设,从严办校,夯实基础,创建了闻名中外的大连海军学校。
建国前夕,军委指定张学思作为军委海军代表,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获得了热烈欢迎。休息时毛主席对他说:“你干海军好哇,建设海军任务重,要好好学,好好干。”张学思当即表态:“决心继续学习钻研30年海军,为保卫海疆贡献出自己毕生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调任海军副参谋长,并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深造。回国后,担任海军参谋长,成绩卓然,完成多项国家重大航海任务,为海军事业奉献一生。
在文革期间,张学思遭受迫害,饱受牢狱之灾,54岁因病早逝。虽然在毛主席、周总理关心下得到昭雪,但失去了一位精通海军战略使命、积累丰富海上斗争经验的杰出将才,这是国家和海军难以弥补的损失。
张学思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连海校水上训练场
————————————————————
【声明】本号发文标注为()采写或授权投稿上传并确认发布的文章,为一手投稿来源!仅代表该文作者或各单位自己的观点,各媒体或个人非授权而转载并搬运内容的须注明来源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私信,48小时内根据实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