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东北部,南朝置县,244国道、245国道,205省道、206省道、207省道、304省道,成巴高速公路和银川—昆明高速公路过境仪陇县。仪陇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复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总面积1788平方千米, 下辖29个镇,7个乡,1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仪陇县常住人口729141人。
历史文化
地方历史
仪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文明之声。从西晋羔羊、南梁仪隆、盛唐方州,历经1500余年,沉淀下了民风民俗、文化底蕴。仪陇文化遗产多姿多彩,境内有单体汉字石刻大字“德”,该字长、宽各20米,共计400平方,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体石刻汉字;有全国罕见的岩刻—金粟书岩,还有四川四大离堆之一的新政离堆,以及仪陇八景、奎阁、文塔等名胜古迹。唐代以来,就有画圣吴道子、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墨客名宦在仪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和绘画石刻。
红色文化
1933年夏至1935年春,仪陇一带的广大人民群众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杀白匪、歼顽敌,先后建立了仪陇和长胜两县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展共产党员200多人,组织赤卫队18个营约3万余人,参加红军3800多人,随军北上5700余人,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达4660多人。仪陇广大群众以“红军总司令朱德是仪陇人”而自豪,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的热潮。这段光荣历史,给仪陇的民间文学留下了许多红色歌谣、故事、传说。朱德、张思德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传说,还有红军师长许世友巧取仪陇、智夺琳琅寨的故事等,在人民群众中更是广为传颂。
客家文化
三乡文化(3张)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客家人随湖广移民进入仪陇。经历400多年的繁衍,仪陇客家人已发展到30万之众。以朱、郑、丁、饶、陈等为主的20余种姓氏的客家人,分布在以马鞍为中心的29个乡镇,占仪陇县总人口的20%。仪陇是西南地区第二大客家人聚集地,仪陇客家人的祖上大多来自广东韶州,主要聚居在马鞍、乐兴、丁字桥、周河、石佛、杨桥、武棚、芭蕉、大丰、碧泉等地。其中朱德总司令就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他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仪陇客家人的客家话,婚丧嫁娶、崇文重学等礼仪风俗仍有留存。马鞍境内的客家会馆龙母宫和客家民居丁氏庄园保存完好,为川北建筑抹上了鲜明的客家特色。客家民歌是移民文化的传统因袭,在格调、韵律、语言上,继承了历代诗词律绝的风格,又吸取了各地尤其是四川民歌的优秀成分,别具一格,久唱不衰。 [14-16]
三乡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剪纸、篆刻、书法为代表的“三乡文化”艺术,在全县广泛开展,全县以中小学校为基点,以各艺术学协会为骨干,将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团体、广大乡镇、社区文艺队伍和艺术爱好者组织在一起,开展培训、辅导、创作、展览等活动,创作队伍庞大,艺术人才辈出,艺术作品大量产生。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文化先进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遗产
仪陇大木偶
大木偶(2张)即是“川北大木偶”的前生。解放前,是以仪陇石佛乡李约之为首的“福祥班”在川北农村四处演出,人称“仪陇大木偶”。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为仪陇木偶剧团。1955年3月,该团赴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调演后,中央文化部随即将剧团定名为“川北大木偶”。1987年,南充地区行署决定将该团迁入南充,更名为“南充市木偶剧团”。1999年,四川省政府又将其更名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仪陇大木偶艺术现已从川内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2018年成功亮相平昌冬奥会。仪陇大木偶系杖头木偶,具有体型高大、造型精美、五官灵动、表演细腻、酷似真人、以假乱真等艺术特点,是世界上唯一的大木偶剧种。2006年,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仪陇民歌
包括仪陇客家歌谣在内,有山歌、嫁歌、丧歌、儿歌等,多是仪陇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具有本地风土、乡间民情等地方色彩,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用歌声来歌唱劳动和生活,抒发情思,排解忧愁,鼓舞斗志。1959年,仪陇民歌“九道拐”由省上推荐赴北京参加全国民歌会演,被评为全国民间优秀民歌,并由中国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使仪陇民歌蜚声全国。
民间舞蹈—金龙舞
仪陇县域各地逢年过节都有舞龙耍狮的传统活动。仪陇的金龙,以大寅、新政两地最为突出。金龙全长3米左右,共5节组成,所以又叫“五节龙”。它做工精细,色彩绚丽,小巧而精致。由一人舞龙头,另两人各舞两节,还有一人舞、火流星、开路或逗引。上街游行时,金龙不断翻腾,尤如活龙一般。还可表演、龙缠腰、“龙晒背”、龙坐莲等20多种动作。更能爬上几张桌子高处进行表演,令人目不睱接,仰头叫好,刹是精彩。1959年,由地区推荐大寅金龙队参加四川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掌声不断,获得好评。仪陇的民间舞蹈还有板凳龙、拗老爷,狮子舞,火流星,连宵等多种样式。
风景名胜
仪陇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朱德故里、客家文化、“书法、篆刻、剪纸”三乡文化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境内有国家级AAAAA级风景名胜区—朱德故里景区,闻名全国的四川内河四大离堆之一—新政离堆,被誉为“最后的孤独”川北客家第一庄—丁氏庄园,有堪称国内一绝的金粟书岩,有被列入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和四川省爱国教育基地张思德纪念馆。1982年建于马鞍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德故居纪念馆暨铜像纪念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柏杨湖、仙女湖风光绮丽;白塔、奎星阁建筑奇特;金城山“德”字单字石刻面积达484平方米,世界第一;有金城背后的金城公园、白塔山、仙女山、大仪山,以及远近闻名的琳琅山、立山寨、龙呈寨等10多处名胜古迹。
章怀山太子洞
仪陇县东北边合作乡的西侧与巴中交界处有一座天平山。主峰海拔近700米,蜿蜒巴仪间,纵横数十里,山势雄奇幽邃。自唐宋以后,在山的主峰修建了章怀寺。从此章怀寺便取代了天平山名而著称于周围各县。距章怀寺200多米远的山岩边,有一尊光滑突起的大岩石。活像一朵神奇的巨型磨菇,从天而降,寄生有险峻陡峭的山岩上。顽石东侧天生一道向内凹陷的悬崖地,悬崖正中有一石洞,四周无路可入,仅飞鸟方能栖身其间,远远望去,犹如一方银白色的大镜屏,悬挂在章怀寺的山岩边,人称此岩为“太子岩”。太子洞镶嵌在太子岩壁之中,而太子岩又依附于章怀山之东侧边沿,洞与岩,岩与山,互相衬托。太子岩顶端的圆形大岩石,朝夕亲吻着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顽石表面逐渐变成了灰黑色,石上草木不生,仅长着一些苔藓植物。紧靠岩石外沿绕行一周,约莫180余步,石顶正中有“普陀院”三字,字径33厘米以上,横行排列,周围题诗不少。
客博园
客博园占地面积105亩,总建筑面积约71.1万平方米,建有非遗村落、琳琅剧场和客家会馆等特色区块,集客家文化展示、客家风情体验、特色产品商贸于一体。走进客博园,在民俗商业街,可以品尝客家美食。有客家锅盔、麻圆等特色小吃,有腊肉、香肠等土特产,还有墩子肉、客家大品碗、水滑肉等特色客家菜。在琳琅剧场,可以观看红色歌舞和客家特色文化展演,大型舞台剧《咱们的总司令》、红色歌舞《朱德的扁担》《红色丰碑》《盛世欢歌》《我们的新时代》、抗疫小品《责任》等节目精彩纷呈。在客家会馆,可以了解客家人起源、迁徙历史、独特风俗、杰出代表、姓氏文化、客属社团。在夜晚,可以入住玉麓酒店,参加篝火晚会,和客家阿哥阿妹围着篝火翩翩起舞。
德乡慢村
德乡慢村采用时尚乡土造景,以农耕文化为纽带,将客家民俗文化与精品民宿、休闲旅游结合起来,让游客回归生产、生活、生态本原,在“慢居、慢餐、慢行、慢游”中体验精致的乡村生活, 是集客家民宿、客家民俗展示、客家文化表演于一体的客家民俗博览园。“德乡慢村”民宿群是以德乡故里、川北客家的慢生活美学为构思,以时尚乡土为基调,以可食地景为元素,以乡愁记忆为本原,是朱德故里文化导向型乡村振兴示范区,也是5A级景区的核心配套项目。
名优特产
仪陇县有仪陇手工豆干、佛国庵黄精、客家阿哥兔肉 、土门豌豆粉丝 、大山香米、红司令酒、仪陇花雕、观紫豆干、腊獭兔等土特产品。还有仪陇酱瓜、仪陇黄酒、南瓜甘薯全营养粉以及仪陇白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