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壮图(1738~1808),云南蒙自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进士,官至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因直言上疏停罚“议罪银”制不得实据而被免官,是参与监修《四库全书》的唯一滇籍官员。尹壮图晚年辞官归乡,工于诗和书法,其所撰《楚珍自记年谱》是记录其一生履历的重要材料,也是反映清朝乾嘉之际吏治情况的重要材料……
红河自明清以来文风日盛,名冠南滇,享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文学南滇第一州”之美誉,建水县更是以传统儒家文化传承至今。红河州的建水、石屏等地传承优良学风,重教兴文,科举人才络绎不绝,俊杰辈出,素有“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之誉。
“走进‘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的‘三千四百年’红河之美。红河以它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美,感染和折服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吕进,讲述了红河州深厚的历史。那么,红河到底有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呢?
在红河书院红河讲堂里的明清进士墙上,明清以来172位文武进士的姓名,包括尹壮图的名字,均采用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工艺,用世界锡都个旧生产的精锡,铸造成这面高大的金属墙。站在这面红河人的“学霸墙”前,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古人的名字,透过锡铸的金属光芒,在这里凝聚成一面无法逾越的“学霸墙”;红河的历史厚重和“红河魂”,也在这面墙上萦绕……
领略红河奔流、哀牢回响的壮阔与深邃
红河书院坐落于蒙自市西部,苍郁葱翠的滇南绿洲公园、红河州第一中学、红河州职教园区环抱左右,风景秀丽,书香浓郁。
书院融汇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及装饰艺术特色,借鉴中轴设计理念,将功能建筑“一坊一楼两馆两中心一讲堂”(文献名邦坊、藏书楼、文化艺术馆、非遗传承馆、哈尼族文化研究中心、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红河讲堂)与中式园林院落空间进行艺术巧妙融合。于恢弘气势中折射庄重内敛,于饱满丰盈处浸染精巧玲珑。在移步换景、廊引人随的诗意游览中,领略红河奔流、哀牢回响的壮阔与深邃,感知这片土地文化厚重、政通人和的兴盛与蓬勃。
“红河书院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立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红河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化,着力打造成为集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展示、文化研究和交流、文化艺术收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为一体的文化高地,将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自强,提升红河州文化软实力发挥积极作用。”
红河书院院长周诗涵介绍,同时,红河书院立足于红河州沿边开放的区位优势,将主动肩负起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中华文化交流辐射中心的重大历史使命,积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成为云南省重要特色文化板块和标识。
感知文化厚重、政通人和的兴盛与蓬勃
一方照壁,一部史诗;一缕乡愁,一腔热血。
红河书院的照壁,是大型壁画《奔腾红河》长15米,高2.6米,由红河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先生主导设计。底面采用建水紫陶五色土泥烧制后嵌底,上面的浮雕造型则是用个旧出产的精锡进行手工镶制。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是我州国家级非遗项目,个旧锡工艺制作是云南省级非遗项目;两个非遗瑰宝的有机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匠心独具。
红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边地文化、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三种文化的交融交汇之地。早在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儒家文化,自此在红河大地交汇、交融和积淀。
这里创造出了人类农耕文明经典的千年哈尼梯田,矗立起了占据边地要塞地位的千年临安古城,诞生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史缩影的百年滇越铁路和百年锡矿。
近代后,随着祖国西南第一条跨出国门的铁路,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西方文化与红土文化和儒家文化交融碰撞;各种文化延续发展,交相辉映,“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正在成为云南文旅发展新方向。
壁画《奔腾红河》最大程度汇集了红河州13个县市的人文历史、社会经济、自然遗产以及民间传说、口岸等地标元素,将其系统地融入进行设计创作,传达了红河精神,凝聚了红河力量。
探索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神奇和瑰丽
在红河书院里,藏书楼是红河书院标志性的建筑,在红河书院整体功能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藏书楼”的牌匾,就是清乾隆的蒙自籍内阁学士尹壮图所题。
藏书楼秉承“开放、经典、特色、礼制”理念,全面收藏记载红河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地方特色文献;收藏中华传统优秀古籍,收藏世界各国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国家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图书经典,努力打造成为红河州最核心、最高端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料中心。打造成为研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中心,打造成为弘扬文脉、崇尚自然、敬畏先贤的重要载体。
“在推进红河民族文化繁荣、促进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在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千秋使命中,发挥积极作用。”
周诗涵介绍,红河书院里,还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
红河州享有“三千四百年”的美誉和文化名片。“千年哈尼梯田”是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山地农耕文明的活态呈现;“千年临安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随处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千年建水紫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南锡业”“百年过桥米线”这七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个个会讲,人人自豪。
截至目前,红河州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96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86项,州级190项,县级904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992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省级89人,州级400人,县级1490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过桥米线制作技艺,均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神奇多彩的红河文化灿若星河,“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也更加令人向往。
追寻人才荟萃、英杰辈出的过去和未来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离石屏至昆明就学于陈子潘、张竹轩,22岁入经正书院研习。1903年6月,他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是云南唯一的状元。
1904年7月,袁嘉谷赴日本考察学务、政务,著《东游日记》四卷。1905年8月回国,任国史馆协修,并在学部编译图书局专管教科书事。1909年9月,升任浙江提学使,1911年辛亥革命离浙归滇。1912年5月,应蔡锷之聘任省参议员,1915年应唐继尧之聘为顾问,并修《云南丛书》。袁嘉谷在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执教15年,培养了大量人才。
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县城异龙镇南正街。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为袁氏少年时代的书屋。故居于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踏入红河讲堂,眼前的巨幅雕塑墙就是明清进士墙了。
进士墙采用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工艺为墙体设计主导元素,明清以来172位文武进士的姓名,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呈现于观众面前。活字方正,象征先贤光明磊落、德行高尚,以为后世楷模;书体隽秀,暗喻大儒严于律己、修身自持,堪当后学表率。
他们是怎样开始诵读第一篇经典,又是怎样写下第一篇策论;他们是怎样立下经世济民的坚定决心,又是怎样开启仁心善政的浩荡征途……透过这方进士墙,我们能看清那一个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姓名,也试图触摸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感知他们在每个历史时期为奔腾红河带来的一份份荣誉。(文/张梅 赵嘉 陆静伶 图/红河州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