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着满天星斗,哪一颗是你的眼眸……”随着哈尼族歌手李维真高亢激越的歌声,5月30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红河州元阳县多依树梯田,召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专场新闻发布会。同时,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了“霞客行之江山多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联动采访活动,将沿着徐霞客的足迹,去分享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发布会邀请了中共红河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吕进;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伟;全国政协委员、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会长陈庆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斑锡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赖庆国;上海阿兰里文旅集团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郑光强;石屏县博物馆展陈部主任蔡力盛等7位嘉宾,和大家分享了“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旖旎风光。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值此红河哈尼梯田申遗10周年之际,红河州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保护非遗系列活动。
吕 进:踏着云的脚步,追逐梦的方向
很多人说,红河就是云南的缩影。那么,我们心中的红河是什么?是此时此刻“踏遍梯田人不老”的千年哈尼情;是300年前“朝游碧海暮苍梧”的霞客慢生活;还是“无声胜有声”的田园美景。
来到红河,我们就走进了“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千年哈尼梯田”,我们也走进了“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的“三千四百年”红河之美。红河以它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美,感染和折服着我们每一个人。
来到红河,您一定要领略“梯田壮美”。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惊艳了全球。1300多年来,世世代代哈尼族人在大山上辛勤雕琢,创造了这一人类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
来到红河,您一定要品味“古城古韵”。建水和石屏古城是滇南儒学教育的兴起之地,古街、古村、古桥、古井、古塔、古寺随处可见,“文献名邦”是它们共同的美称。
全国第二大的祭孔设施,之所以出现在云南边陲小城建水,一来建水是当时临安府署所在地,管辖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红河大部,玉溪、文山一部,以及越北部分地区;二来相传建水汉族多数从南京柳树湾迁徙而来,中原和儒家文化情结浓厚,用规模宏大的庙宇寄托无尽乡愁、表达对孔圣人敬意。
看完朝阳楼、文庙、临安府署、朱家花园、十七孔桥、团山古村等一众景点,淘一把与宜兴紫砂壶同列中国四大名陶的建水紫陶壶。一路向西来到石屏古城,听一听“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的市井民谣,唱一唱花腰姑娘响彻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海菜腔。
来到红河,您一定要体验“异域风情”。作为云南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异域风早早便吹进了红河。这里诞生了云南第一条铁路、第一个邮局、第一个海关、第一家外国银行。
赵 伟:以美食慰风尘,以臻味抚平生
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在观赏神奇的大地雕塑、捕捉梯田波光粼粼与浩渺云海相遇的精彩瞬间,感受“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哈尼精神;体验百亩田、万卷书、琴三弄、酒一壶、朝出耕、夕入读,“半是农家半是儒,也非仙兮也非佛”的田园生活。
来红河,去欣赏古城古韵的慢生活之旅。在红河,旅游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旅游。你可以漫步在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燕归古镇、斯文人家的建水古城里,听一听朝阳楼的风铃声和文庙学海里的读书声,看一看大户人家的朱家花园和百姓人家的古井酒肆。感受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的交融,你还可以去紫陶街淘一把建水紫陶壶。
来红河,做一次当代升级版的霞客行之旅。你可以乘上法式小火车,御风而行,去探索双龙古桥、团山民居、石屏古城的千年岁月。目睹世界三大建筑奇迹之一的人字桥,感受碧色寨百年芳华的悠悠岁月,致敬百年前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开放胸襟,感受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异国之旅。
来红河,就是踏上了童话般的艺术之旅。来到红河,可以去福地弥勒,打个飞的俯瞰东风韵的艺术城堡,瞬间你可能就想起了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去太平湖上空,目睹太平公主楚楚动人的眼神;再到金平蝴蝶谷,与亿万蝴蝶一起翩翩起舞,在极度的视觉盛宴中,体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真谛。
来红河,就是来到了美食之都。来红河,一定不会负的就是你的舌尖,一碗热气腾腾的蒙自过桥米线。温暖的是胃,品味的是记忆和乡愁。还有久负盛名的国宴汽锅鸡,香飘万里的烧豆腐,让你不负人生不负胃。在烟火之间,器皿之间,以美食慰风尘,以臻味抚平生。
田 静:时光除了有长短,还有乡愁的寄托
时光除了有长短,还有厚度。见证着祖祖辈辈悲欢离合的老屋,不仅仅是亲情的延续,更是乡愁的寄托。
建水近500幢保存完好的老屋、古建筑,白墙灰瓦的房子,方正古朴的院子,还有宁静弯曲的青石板路,我就是在这样的老屋里长大。时至今日,这依然是我记忆深处最温暖的部分。当我离家很远时,我想念最多的,依然是老屋里的亲人;无数次梦见的,也是老屋里的时光。
年少时,是那么渴望要去做一名制作建水紫陶的手艺人;在青年从艺的那段时光,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日复一日中,产生了独特的制陶壶技法;根据紫陶的泥性,用转盘、拍子拍塑出紫陶壶造型的身筒、嘴式、把式……很多人会说,到滇南临安老城,淘一把建水紫陶壶,妙在一个“淘”字。
建水,有着守望初心的田园之美。今天,我依然生活在古城里,在我工作的小院里泡一壶茶,读一本书,或者思考一件事情;更多的时间,我会和学员们在一起创作紫陶。我始终相信,只有幸福的人才会造出美好的器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建水将不负你所有的期待。
在建水古城。沿着长长的青石板路,去淘一把紫陶壶、品一盏茶、听一曲建水小调,在静谧的四合院中,细数春秋。
陈庆江:徐霞客滞留红河,为的是考察南盘江
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就是徐霞客在红河。徐霞客在晚年时来到了红河州。
大明王朝灭亡前夕的崇祯十一年(1638),大约在农历七月初,旅行家徐霞客踏进了今红河州这方热土。在这片山水间,他投身今石屏县、建水县、开远市、弥勒市、泸西县,开展了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旅游考察。
徐霞客进入云南后,在最初的四个多月时间中,用脚步丈量山河大地所走出的路线,居然构成了一个千里大迂回的椭圆形:从今天滇东北的富源县、沾益区、麒麟区、陆良县,进入滇池地区;然后一路向南,经江川区、通海县;到了红河州,此后旅经师宗、罗平、贵州兴义,重新回到滇东北的富源、沾益等区县。他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的目的:考察南盘江。
关于南盘江和北盘江,徐霞客还在广西时,就对它的源流作了一些考察,经过贵州时也颇为关注。因为它的发源在云南,因此踏进云南后,“辙穷之”,花了很大气力进行考察。
徐霞客在今红河州,度过了一段特别而出彩的岁月,开展了具有突出价值的科学考察,游览了许多美丽的风光。他的这一段旅游考察,是三百多年来逐渐积淀的徐霞客文化的一个多彩篇章。
赖庆国:归隐田园,过慢生活
距个旧市区5公里有个小山村哨冲,在我做田野调查中获悉,这个村子是因清光绪年间曾在此山冲设哨卡而得名。这里,大部分群众是彝族,民风淳朴。昔日马帮曾经经过此处驮运锡矿,锡马古道、古桥依稀保留。
过去因交通不便,这个村子藏在深山鲜为人知;如今,锡城街道依托“干部规划家乡”对戈贾社区编制专业发展规划,多渠道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我就决定来哨冲建一个公益性乡村美术馆,以此搭建一个文化平台,以文旅融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延续这个彝族村落的风土人情,留住最美乡愁,助力哨冲走上“村庄美、商客富、百姓乐”的乡村振兴之路。
于是,洼居美术馆2022年3月建成,先后举办过“家乡美”系列诗书画、摄影等多场艺术作品展,举办过美学讲座、传统中医药文化讲座、哨冲诗词赏析会、诗歌朗诵会、花间茶会、听蝉侍茶雅集、端午茶会、音乐会、文创市集等文化活动10余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因为文化的植入,现在的哨冲已经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旅居优选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接待了17万人次。
郑光强:看过云南的云,便觉天下无云
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接触红河,是在2000年前后同济大学毕业回到云南省规划院工作期间。那时候,红河州哈尼梯田等壮美山水,建水古城、滇越铁路等文化遗迹。现在再看,这些都构成了云南发展的红河底色。
后来回到上海工作、生活,再一次走进红河已是2015年。那时哈尼梯田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不久,为保护传统村落、激活乡村产业,参与了2015年朱良文教授和朱胜萱老师发起的“红米计划”公益活动。在4年时间里,完成了建一个乡村书屋、增添公共卫生设施、拍摄一部宣传片、出一本书等“为阿者科做的十五件事”。
2016年,我们发起了“在万亩梯田上种一间小屋”众筹,有了后续的阿者科和慕拉雅两家民宿酒店。近两年的项目建设颇为不易,可喜的是自2018年民宿建成投入运营以来,通过民宿酒店和传统村落的推广、运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走进了元阳,关注并投入到了保护世界遗产、传统村落和帮助本土乡民的行动中。从最开始的公益活动,到后来的产业植入,本地哈尼族群众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提升。
沈从文先生说过“看过云南的云,便觉天下无云。”而红河,正是诠释云南的“云”的最极致代表之地。你能想象到的全世界最瑰丽的云,就在我们眼前的这一片仙境之所。
蔡力盛:滇越铁路是中国铁路历史的“活化石”
从1903年开始修筑到1910年全线通车运营的滇越铁路,是中国最早期修筑和通车运营的铁路之一。
从中国铁路诞生的历史渊源和交通运输的角度看,滇越铁路的通车,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自身艰难的创建起步到快速的建设发展,体现了铁路不同时期的科技进步和运营成长,成了反映中国铁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活化石”。
滇越铁路的通车,是云南二十世纪上半叶较大的社会事件,自此影响了云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就连首次乘坐滇越铁路火车的经济特科状元石屏人袁嘉,谷也赋诗道:“山川依旧物已非,云岭横贯大动脉。二月行程一旬度,万里雄关亟相随”。
在滇越铁路沿线众多工程景观中,位于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伍家寨的“人字桥”,是典型的滇越铁路工程奇观。此桥形似一个张开双手和双脚站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巨人,支撑桥梁的两组拱架就像中国汉字的“人”字,因而,人们把它叫做“人字桥”。
由于它与法国埃菲尔铁塔为一个时代的技术产物,也被称为“滇越铁路上的埃菲尔铁塔”。“人字桥”运营百年,至今仍完好如初,风姿依旧。2006年,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张密 赵嘉 图/红河州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