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悲壮的乾坤大挪移

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图/谭 天  文/赤砂一朵焰

首席编审/方 孔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郑和,色目人,昆明老表,三宝太监。

34岁在福州修筑南海神坛,带着大明王朝水师召开行前大会。

3万人团建,k歌嘹亮~让我们荡起双桨,大木船推开波浪,非洲娘们儿盼着我们,等着我们去愉快歌唱。

28年间,这个身高2米,腰大10围,洪音虎步的猛男,架海舶,入西洋,抄着员工浪里个浪。

打卡42条航线,步数16万海里。

最远,浪到了埃塞俄比亚。

郑和下西洋,悲壮的乾坤大挪移

郑和的老板朱棣,关于他海上强国梦的初心,说法有很多。

前朝皇帝发展航海事业,大多是出于渡蓬莱、求仙药等需求,国家层面放不开手脚,没啥大气候。

为啥都不敢放开嗨?

 

因为朱元璋年间,日本海盗、海商、海军混杂。

大批沿海居民也冒充倭寇,里应外合,边做生意边打劫。打劫打仗傻傻分不清楚。

海疆不稳,鞋拔子脸皇帝急了。

干脆实行海禁,远洋贸易一律叫停。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民间海商嗝屁。

连长着两支桅杆的商船也全部销毁,只留咯吱咯吱的小舢板。

 

其实说只禁海商也不准确。

朱元璋前半生吃过太多前胸贴后背的苦,再加上自己已经做成了“诛元璋”,深知农民动荡对元末皇权的覆船威力。

明朝伊始,不只是海商,是整个国家都执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商人连外出经商,卖个外贸大裤衩,都必须要报告给邻居知晓。

两口子在外面开个钟点房,也要面临严格地盘查。

私盐私茶谁要敢碰,那就直接挂了。

 

太祖如是。哪个王八羔子敢跳。

朱棣:谁喊我?

反正在侄子当权时,他就已被前朝认定为吃猪屎的神经病。

在前朝探子面前,当街抱火炉吃西瓜,搂大树要上马,啃带血的生鱼,抢乞丐的米汤……

为了装疯卖傻活下去,为了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帝王天命,南瓜泥当猪粪,头发当草鞋,啥演技没磨练过?

你们说朕是篡位神经病,朕就神经给你们看。

朕偏要去海上生明月,下五洋买胡椒。

 

一个武德充沛的皇帝,一个英雄气概的武宦,一个睥睨东亚的最强大明。

不去给“畏威而不怀德”的西方人上几课,实在脚痒得很。

是什么刺激了朝廷?高丽人。世受明廷恩泽,每次朝拜都跟刘姥姥进贾府一样,塑料袋拎着泡菜过来,满当当丝绸官窑装船回去。

但朝贡的诚意一年不如一年。

到朱瞻基年代,干脆连礼都懒得筹了,直接贡了两个煽活人来,说送给明廷当太监。

这不把中国皇帝当Hello Kitty么?

弄他!

 

大明是在乎塑料袋里那点东西吗?当然不是。

礼仪之邦,大国风范。在七次航海中,无一不实行厚往薄来政策。

投木瓜报琼瑶,收钢镚甩金条。就是这么壕。

还让船员义务支教。传授开辟梯田,饮水灌溉,和种植中草药。

据《流涯胜览》,明兵甚至向土著教授了毛笔的做法。怎么从马身上薅毛,怎么用铁梳子顺,怎么去毛蒂,齐毛峰,挑毛片。细致到啧啧。

“欲求天涯知己,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师恩难忘。”

七回西游记搞完,大明已威震海外。

彰显国威,提携藩属,锐意通夷,淡化靖难,“宣德化而柔远人”。

君臣二人合作的挥洒豪迈。攒劲得很。

 

好。问题来了。

贸易,经济,无不为政治服务。

一支从鄱阳湖陈友谅手上抢过来的最强水师,一张足以让明朝称雄世界200年的王牌和底牌,长年累月的放到印度洋上漂。

仗也不打,兵也不练,天天满仓金银带出去,弄一身咖喱味回来。

永乐大帝,心咋就这么大呢?

明史说,朱棣是为了满世界找侄子,建文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我觉得这个说法的搞笑程度,不亚于说乾隆六下江南是为了认亲妈。

给我笑几声先。嚯哈哈~

 

严肃点。让我们来捋一下郑和七本护照的盖戳时间。

1405年7月,1407年5月,1409年10月,1414年4月,1416年3月,1421年3月,1430年6月。

咦,哪里不对?

 

马上查他主子朱棣的北伐时间。

朱棣也是个妙人儿,天生马背汉子,开疆雄才。京城待不住,天天要出去收拾人。

光北伐去了5次。重创北元残部,延续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传说。

主打一个不当宅男。

好,北伐御驾亲征时间表:

1410年2月,1414年11月,1416年12月,1422年8月,1424年5月。

 

两份时间表,貌似错时。

但是不是总让人觉得,好像有点暧昧?

为嘛,主仆二人总是前后脚离京?

为嘛,每次朱棣都是在亲自送别郑和后,自己再披挂出征?

真是君君臣臣好到穿一条裤子了,同生同死同出差,主仆携手自兹去?

 

本宫是唯物主义者。

唯物,关注的还是标的物。

来,高光打回这支大明王朝的无敌舰队。

 

舰队在巢湖组建伊始,就号称60万大军。

吞并鄱阳水师后,囤楼船数百艘,船高几丈,分为三层。

甲板上可以跑马。最上层和最下层,远到擂鼓相互不闻。

在朱棣迁都北京前,这支特种部队主要驻扎南京江面的新江口,形成了“陆聚步兵,水具战舰”的一整套海防体系。

根据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的记载,这支最终拥有4000艘战舰群的霸主,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水上力量。

明朝当时是很多洋人心中的地上天国。

这支精锐,功不可没。

一句话,水师不水。强到不行。强到没朋友。

 

这么强的队伍,出生和基因怎样呢?

很遗憾,几乎清一色南方家底。

水手大多来自于长江水师,很多都是效忠先帝朱允炆的南方旧部。

别说朱棣这头来自北方的狼戳眼睛。

我一个貌美如花的南方姑娘,看着他们都不顺眼。

你丫会没反心?我信你个鬼。

是了。这么精贵的特种部队,在皇帝出征时,放心让他们留在京城吗?

必须不能够啊!

你会把你心尖尖上的漂亮媳妇,长年累月的交给健壮多情挥金如土才气纵横嘴甜如蜜的兄弟照顾吗?更何况,如果这媳妇,本就可能有异心呢?

 

不难猜测,离京远征的朱棣,实有将精锐水师周期性移出国都的念头。

且作为一代雄主,布局任何战略都不会单薄。

必一石十三鸟,于社稷江山助力。

艰巨任务交给谁?

除了救过自己,衷心护主,且无后顾之忧的宫人亲随,没有更优选择。

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燕王朱棣,对兼具荆轲之勇和诸葛之志的郑和,也是惺惺相惜的吧。

航海时,郑和手里掌握着几十份空白的圣旨。

皇帝先把公章盖了,正文放给郑和随便填。

在那样的朝代,这是何等的信任?

交心换命,也不过如此了。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皇权更迭,换了人间。

大宦大航海,触动了大批文官集团利益,也触碰了明朝节制宦官的敏感神经。

随着纸币贬值,朝廷用西洋进口的胡椒和岩香替代货币发放俸禄。

只差没用上长颈鹿去兑官员绩效了(麒麟,郑和从肯尼亚带回),引发文官集团集体骂娘。

刘大夏作为历史的符号人,一把火烧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郑和船队。

旋即,禁海plus政策出台,“片板不得入海”的祖制更加严厉。

曾经强大的大明,在西方通过海洋和加勒比海盗冲向全球的时候,反向而行,逆势而退。

一个强大的时代就此终结。

在此后的两百多年内,再无任何追赶世界的可能。

别跟我提康乾,此处不接受反驳。

 

整个明朝,最终的结局,终是与大航海无缘。

若大明水师保留至清朝并得以发展,八国联军还会不会觊觎中国白银储备,起歹心而无戒心?在京城还能不能如入无人之境?圆明园会不会被烧?12颗兽脑袋还会不会颠沛海外难聚首?

历史没有如果。因果没有假设。

万象历然。

 

晚年的郑和,终究没能去成心中的麦加。穆斯林的朝圣之路,止步于孟买。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消匿于这个海上静谧的岛群。

此生,他再没有被任何人见到过。

 

一位始终追随他的海军上将,经年后,将一颗残缺门牙,带回朝廷,奉给新皇帝,朱棣的宠孙朱瞻基。

那是在印度孟买海边,一位老人自己拔下来,亲手交给他的。

那位63岁的老人,身形依旧魁梧,腰背已不复挺拔。

我老了,走不动了。我不回去了。

先皇交办的任务,业已完成。

——臣已尽命。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落日余晖下的异乡海滩,金沙碎银,暮涛呜咽。

不多时,夕阳坠海。

(本文部分观点,受益于王立群教授微博。北大李新峰教授讲座也是素材来源,多有启发。)

(9)
上一篇 2024-03-04 13:14
下一篇 2024-03-06 12: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