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穴:朱佩兵,横岗山脚下“驻村”的感人故事!

湖北武穴:朱佩兵,横岗山脚下“驻村”的感人故事!

人与人是有缘分的,人与村庄亦是。

武穴市徐冲村不大,在巍巍的横岗山下。时间过得漫长而又飞快,在这个秀美的小山村,我一驻就是四年。

初秋的清晨,我走在山路上。阳光轻轻地落在路面,泉水闪着光泽。山下袅袅升腾的炊烟,缓缓化入云彩。

林间传来鸟鸣,清脆的鸣唱打开了我的心扉,驻足遥望山下的村庄:村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像潮水一般在我眼前涌现。

湖北武穴:朱佩兵,横岗山脚下“驻村”的感人故事!

养老之痛

深冬,茫茫旷野,草木凋零,山寒水瘦。

一早,我前脚刚到村支部,村党支部副书记老朱便蔫头耷脑地跟进来。他叹口气:徐昌垸的老胡走了,在后山嘴那个古庙走的。走的时候身边没人,垸上人发现他的时候,他躺在地上。

“怎么,上周入户走访的时候,我见过他,身体还可以,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我很诧异。

老胡七十出头,黧黑的皮色,肩背厚实,出大力的样子,衣服穿得松垮。年轻时,家里穷,一直单身。前几年,工作队和村里一起努力,争取资金帮他建起了小房,办了“五保”。

上周到他家走访,我环顾四周,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墙角有一张床,床板上铺着新鲜稻草,稻草上叠的是市民政局新发的棉被。

“老人平时的生活怎么料理?”我问同行的老朱。

“他现在还能动。平时只要动得,是他自己做饭。”老朱说:“身体不好的时候,是他侄儿来料理。”

他有时居住在后山嘴的那间古庙。据猜测,应该是周日晚上,他站在木梯上换灯泡,不小心掉下来了,梯没倒,但人倒地下了,再也没站起来。

老朱告诉我:老人一生节俭,他把平时务工收入攒下来,整修后山嘴的古庙。修通了通往庙的路,还在庙边开垦了一畦菜园,菜园终年葱绿,生机盎然。

想到老人在地上躺着孤独离世,我们都有点愧疚,感觉工作没做好。

仅过两天。寒风凛冽的早晨,在通往徐霞客公园的路上,我看到老朱骑着电动车往村支部方向去,他看到我停了一下,告诉我:隔壁村一个老人昨天在附近的鱼池寻了短见。

“多大年纪了?”我惊愕。

“73。”

“为什么要寻短见?”

“听说,老人有两个儿子。现在老人年纪大了,又有糖尿病。两个儿子商量好,一家生活一个月。大儿子在垸里,二儿子在武汉务工。她在大儿子家住满了一个月,过了二十多天,小儿子还没来接。老人可能感觉自已是儿女的累赘,不如走算了。”

讲完,老朱蹙着眉低头不语。

不出两周时间,两位老人陆续离去,我心中有一股郁塞感。

我想:遇到的问题绝不是个案。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增多,山村还有多少这样的“空巢”老人呀?

湖北武穴:朱佩兵,横岗山脚下“驻村”的感人故事!

年底到了,市里马上要开“两会”,作为市政协委员,我写了一篇《关于切实解决我市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提案。建议:健全老人服务组织;大力推进村级互助照料中心建设;建立关爱老人的志愿者队伍;推进农村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扩大农村老年人低保覆盖面,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都纳入低保;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尊老爱老的氛围。

提案得到了市政协的重视。今年七月份的时候,市政协组织市相关部门参加,专门开了一个落实提案工作督办会。市民政局还专门来村里调研,听取意见,出台了一些实在的措施。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还进入了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决议。最近,镇里带来投资商来村里考察,考虑利用废弃的村小学,建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

我想:用不了多少天,我们都将成为老人,这只是时间问题。应对老龄化挑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课题。我们这个县城农村还是占大头,农民生活保障相对薄弱,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更是刻不容缓。解难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上下都重视起来,动脑筋想新办法,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抓下去,农村老人的笑脸定会愈来愈多。

湖北武穴:朱佩兵,横岗山脚下“驻村”的感人故事!

找到价值感

杨垸,在荆竹水库尾。呈一字形,三四排村舍错落有致。山脚就是烟波浩淼的荆竹水库,风光宜人。

垸里有个贫困户,我们呼他老雷。

老雷70来岁,面相有点臃肿,神情郁郁寡欢,很少说话,个性犟。十多年前老伴走了,他一个人独居。

他有一个儿子,在外打工,可能是混得不好,已有二十多年没与家里联系。老雷也说不清儿子现在在哪儿。

老雷生活没着落,按常理来说他应该够得上低保条件,但村里往上报了几次,都打转回了。主要是在户籍上卡了壳。户籍上反映他有儿子,儿子应该有收入。

一次入户走访,村支书老杨皱着眉对我说:“看你在机关上班,认的人多些,看能否有解决的办法。”

“我试试,看能否争取上。”我说:“办低保政策性很强,确实不符合政策还是不行的。”

周五的下午,我提前回到城里,来到市低保局。

我找到负责办低保的小陈。他极热情,向我解释:农村低保申报的条件有多条,但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市里公布的农村低保标准”。像老雷家的这个情况,必须有资料证明他儿子失踪,或他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情况较低。

“既然你们驻村工作队亲自来了,我们会关注这个家庭的。”出门的时候,小陈诚恳地把我送到门口。

了解基本程序后,我和村干部一起,跑镇民政办、派出所等单位,费尽周折,办齐一大摞资料,按程序上报。很快,老雷的低保问题批了下来。现在他一个月有四百多元。

后来在垸里碰到老雷,看到他脸上郁郁寡欢的神情少了,话也显得多了。

湖北武穴:朱佩兵,横岗山脚下“驻村”的感人故事!

记得还有徐冲垸脱贫户老徐。

老徐个子瘦长,瘦削的脸上胡子拉碴,很邋遢。他妻子残疾,长年瘫痪在床上。

他儿子今年高考。山村孩子读书不易,孩子也这个家未来的指望。我一直很关注这个家庭,平时没少联系爱心人士资助。

七月底的时候,在村口他碰到我。

“伢考了多少分?”我问。

“560多,达到了一本线。”他脸上乐开了花。

“填高考志愿很重要,把学校填好。村里有大学生村官,有经验,可叫他们指导。”我说。

过几天,再次见到他。他挠着篷乱的头发,显得很窘:“儿子被广西民族大学录取了,但学费有点高。”

“你心放宽些,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我明白他的意思。

随后的几天,我和村妇女主任小舒到市教育局,为他申办助学贷款;到市总工会,为他申办“金秋助学”。办理这些资助项目,要填写的资料很多,极繁琐。审批的工作人员也很严谨,动辄要补充资料。我们按捺着自己的焦躁性绪,沉下心一项项办。颇费周章,但终究办了下来。市总工会资助五千元,教育局的助学贷款也办妥,而且承诺可连续帮四年。

此后,在路上碰到老徐,他都要跑到我跟前,十分热情地向我递纸烟。

我虽然是一个“驻队”的,在单位没什么实职,但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一个个像老雷、老徐这样的普通农民家庭,解决了一些烦心事,看到他们脸上绽开的笑容,我感到很开心。

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这几年,我们工作队配合村支部,按照“人文+旅游”的思路,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先后建起徐霞客公园、弘德泉、古树科普馆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持续挖掘,形成了徐霞客文化、荆竹古道文化、古树文化等特色文化,文化魅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北部山区知名打卡地;菊花、佛手山药等村级产业发展起步了,联农带农机制也有增强。

光阴荏苒。回想自己一路走来,干过不同的岗位。在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时,当我写的稿子上了省、地报刊,我感到高兴,觉得生活得有价值;在理论科工作时,面向领导和大众讲了一堂精彩的课,我也有价值感;现在在这里“住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老百姓的笑脸,我同样感到欣慰,找到一种新的价值感。

湖北武穴:朱佩兵,横岗山脚下“驻村”的感人故事!

不攀比

去年夏,持续高温大旱。

至农历七月初,接连十几天,气温都在36度以上。大地干涸,荆竹水库水位全面下降,裸露出大片的滩地。

中午,我和村支书老杨顺着徐霞客公园,往山下的田边去,察看旱情。

太阳像一个火炉,炙烤着大地。天热得要命,好像划一根火柴就能把空气点着。远远近近的山头上,庄稼的绿色已不再鲜艳,一片灰塌塌的。

来到半山腰,看到七、八个农民工在砌台阶。他们中最大的约摸六十多岁。六个男的,两人一组,往山上抬石头。两个女的,在不远处搅拌水泥。

他们个个灰头土脑,热汗淋漓。

“这么热的天气,还不停工?”我看到正在系绳子的老孙,不由得问道:“天气这么热,市里的一些重点项目正午都暂停工了。”

“下个月上级就要进行工作考核,这里是个参观点,我们要赶工。”老孙说。

“这两年来了个鬼疫情,现在有活干就不错的了,我们不怕热。”一个民工正轮着胳膊铲沙石。

“天热也要干,怎么能停工呢?孩子上学要钱,人情世故要钱。我们做一个得一个,只要有做的就行,我们不怕累。”路边搅拌水泥的妇女接过话茬。她提着一桶泥,汗水从她瘦削的脸颊淌下来,湿透的衣服紧贴在身上。

“工资怎样?”我问。

“一天做下来,男的有150元,女的有100元。”一个矮个子民工说。

“工资还是低了点。”“这样已不错了,房地产不景气,活不好找。”那个敦实的民工用手抹了抹头上的汗。

我绕过一棵香樟树,和村支书老杨走进了一条青草覆盖的乡间小路。这时一个老农腰弯如弓,吃劲地挑着一担农家肥,从我们对面走来。

透过老人弓着的背影,恍惚中,我想起了在机关上班的日子:无论寒暑,我们办公室都开着空调。热天不热,冷天不冷。尽管我们工资水平在社会上不是最高,但已足以使我们多数人在社会上能体面生活。

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工作,我们一些人仍有情绪:有的为职位进步不快而抱怨,有的为工作压力太大而不满,有的嫌收入不高,有的叹自已单位职能不够硬……我想:与这些在毒辣的阳光下辛勤劳作的农民相比,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最近,与一位朋友聊天。他善意地提醒我:兄弟,“住队”不能住长了,住长了容易脱离中心。

听了他的话,我淡然,搪塞过去。

看到这些辛苦劳作的农民,我常常告诫自己: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耕好自己的心田,不与人攀比,不忘普通人的挣扎与辛酸,珍惜工作,尽职尽责。

湖北武穴:朱佩兵,横岗山脚下“驻村”的感人故事!

时光倏忽而逝。四年驻村,与其说我们工作队在帮助农民,不如说是农民在教育我们。山村里许许多多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和事,给我以治愈、以力量。这力量触及内心深处,砥砺我学会洗刷生活的浮华,去除自身浮躁和自傲,做到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脚踏实地、厚道做人。

新一轮驻村又开始了。

清晨,我走在横岗山脚下的小山村,脚步轻快,空气中飘着泥土和青苗的气味……

责编:田树兵 胡均星 龚太亚

(2)
上一篇 2024-01-03 21:57
下一篇 2024-01-05 2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