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头条广东讯(记者 张兆伟 通讯员 陆丽萍)自省委教育工委部署“双百行动”以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秉持“县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则,以“头号力度”的奋跃姿态,紧扣文旅赋能,积极主动融入并服务“百千万工程”主赛道,聚焦揭西县高质量发展,组织12个二级单位600多位专家教授、青年学生先后深入揭西大地开展实地调研、实施共建帮扶,扎实推进6大类型11个方向39个具体项目的落地生根,闯出了一条校地沉浸式帮扶协作新路子。
一、立足优势,建立组织集成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和文化旅游专业优势,紧紧锚定推动揭西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任务,有组织、成系统、显定力谋划推动“双百行动”项目落地落细。
1.高位统筹,有组织谋划帮扶项目
瞄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组建起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具体抓“百千万工程”,组织宣传统战部牵头抓总、各二级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带着信念、责任与感情一起实地调研、研究政策、谋划项目、推动落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边探索边递进、边实践边优化”,寻找到学校优势和地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明确帮扶任务,制定帮扶措施,细化帮扶清单,形成“双百行动”的广艺方案。
2.高标推进,成系统整合帮扶项目
学校按照省委“百千万工程”和省委教育工委“双百行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与揭西县充分沟通会商,全面深挖县域所需,系统梳理自身所能,打出“提、精、管、全、优”帮扶组合拳,重点围绕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级、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精品化发展、推进风貌管控提升、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等五个方面实施协作帮扶,建立“定期会商、按月调度、适时评估、及时调整”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工作推进项目化、项目推进清单化、清单推进责任化。
3.高效落地,显定力转化帮扶项目
学校坚持树牢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统筹把握当前成绩和深远影响的关系,在打造示范样板和激活内生动力上协调发力,把“双百行动”作为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平台及窗口,以干一件事成一件事的决心,将推进“双百行动”与学校党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致力于让帮扶项目成为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可持续、效果可触摸、模式可复制的长期项目,全面助力揭西高质量发展驶向快车道。
二、聚焦需求,帮扶成效初显
针对揭西县产业结构和经济文化发展痛点难点,学校聚才引智、认真破题解题,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数智文旅产教融合共同体、广东工艺美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广东数智城市管理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文旅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培训、美育浸润、基本公共文化、城乡规划建设、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扎实有效推进“双百行动”,为揭西县高质量发展赋予智慧、增添动能。学校“双百行动”工作亮点纷呈,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报道,其中央媒1次、省媒20次、市媒及以下47次,学校帮扶工作辐射影响不断增强。
1.聚焦产业发展
揭西县农业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农产品包装样式陈旧、产品附加值低、旅游产品单一、品牌化程度低,产业发展特色不足等问题。学校立足专业优势,紧扣揭西“文旅活县”发展战略,将揭西县农土特产品和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列为重点帮扶项目,支持培育打造揭西品牌。一是农产品包装升级。设计与工艺美术学院针对揭西县农产品产业包装需求,制定“‘农’墨重彩、设计赋能”帮扶项目,精准对接当地18家农产品企业,对34个农业品牌形象进行再设计,大力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60多位专业教师、1000多名学生组成的15个农产品包装设计专项工作小组,历时4个多月完成300多套农产品包装设计方案和40余项数字产品推广方案。28个项目方案被企业采纳,目前已有10个项目3万多件(套)产品投放市场。包装换新后的揭西县系列农产品被选为大湾区EMBA会长论坛(高商会)礼品,包装上体现揭西县地域独特文化元素的糖果,在第111届全国秋季糖酒会(深圳展)中脱颖而出,销售量相较去年超了三番。二是文创产品添彩。设计与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团队深入挖掘揭西乡村文化价值,盘活集体资产,开发乡村文化IP,与“百千万工程”多个典型村、培育村签订帮扶共建协议,助力镇村农文旅产业文旅产品开发,与三山国王祖庙相关的18件文创产品设计作品进入量产阶段。三是红色旅游助力。以乡村振兴驻镇帮扶灰寨镇为契机,积极参与集体经济运营,活化省级保护文物古村落资源,串联起“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带动周边居民创收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以点带面推动全镇“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四是形象宣传出圈。影视与动漫学院致力于用镜头展现和推广揭西文化旅游新映像,倾力打造“以影兴文·影像揭西”系列原创影视作品,提升揭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完成制作揭西文旅景区宣传短视频24个,以黄满寨和揭西擂茶为背景的文旅微短剧4集、动画短片1个、动漫绘本2本,以朱家教拳为背景的微电影1部,揭西县域省、市文保单位宣传短视频17个,揭西县代表性非遗人物访谈记录片5集。部分素材已被文化、宣传部门预订作为内部珍贵影像资料收藏。系列短视频将于12月底在各大网络平台投放,预计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揭西文旅热潮。五是消费帮扶有力。学校工会围绕全校工作大局,开辟常态化消费帮扶新途径,畅通消费帮扶销售渠道,尤其是针对参与设计的产品通过定向采购、员工自发购买及农产品校内商超常态售卖等形式,累计带动揭西农产品消费达60多万元。
2.聚焦人才培养
乡村人才短缺是制约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乡村劳动力素质提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一方面“输血”,另一方面也注重“造血”功能的培育,促使内生动力形成。一是助力文旅人才培养。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烹饪与营养学院联合策划开展揭西县“文旅人才”千人培训项目,联动揭西县人社局、工会、揭西职业技术学校、大洋国际生态旅游区和京明温泉度假村等单位、公司的广泛发动参与,先后组织开展文旅讲解员培训班、乡村厨师烹饪技能培训班、乡村酒店业务技能与实务培训班共7期,累计参训人数超过400人,为揭西培训输送了大量的基层文旅管理人才和一线从业人员,直接带动就业20人,间接带动就业90人,影响覆盖揭西县近10个乡镇的酒店、旅游产业。 二是提升教育师资力量。音乐与舞蹈学院组织开展揭西县中小学音乐教师专题培训,全县111名专职音乐教师参加培训,为揭西县基础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有效提升了揭西县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人文与教育学院组织开展“揭西县千名幼师培训计划”项目,通过对揭西幼儿教师普通话培训,提高了全县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和幼儿教师持证率。烹饪与营养学院和人文与教育学院联合指导揭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技能提升,围绕教育教学法和“粤菜师傅”,先后3次授课交流,近百位教师受益。
3.聚焦“美育浸润”
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先办好县城的教育,教务部牵头成立“美育浸润”项目组,打造阶段性让群众看得见、用得上、受欢迎的帮扶项目。一是立示范以点扩面。在张武帮中学挂牌成立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美育浸润”基地,签订帮扶协议,培育美育浸润示范点,指导组建揭西县首支国旗护卫队,长期派驻师生开展美育教研、教学和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庆晚会等,经双方努力共建,张武帮中学校园风气、师生面貌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二是打基础深入镇村。设计与工艺美术学院、财贸与外语学院和音乐与舞蹈学院积极开展“美育浸润”项目,先后派出15位专家教授前往棉湖实验学校、湖西中学、灰寨中学、灰寨小学等开展美术、音乐、英语、财商等课程教学活动。 三是送教具创造条件。向张武帮中学、大溪中学、北山中学和马路小学捐赠一批钢琴、锣鼓等教学器材,并派出专业设备老师到上述四所学校安装、调试。一年来,学校美术、音乐、舞蹈等教师团队深入揭西6个乡镇10所学校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授课1500余学时,服务师生超1100人。
4.聚焦城乡规划建设
精准发力,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校发挥设计人才优势,持续推动设计下乡、艺术下乡,形成更多务实管用的高水平乡村风貌设计成果,丰富和拓展美丽圩镇建设载体。一是延根护脉留住乡愁古韵。设计与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利用专业优势,全维度激活古镇文化基因,在棉湖镇、塔头镇开展全域景观、建筑、乡村壁画、形象标识等设计,绘制乡村壁画100余套,直接焕新激活棉湖古镇1个,辐射沿江路、解放路,惠及旧住村、锦龙村,影响镇村面积约5000亩,改善300余户村民居住环境。二是科学献策宜居宜业。结合绿美揭西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参与编制乡村产业、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规划编制,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等,将专业设计理念融入揭西社会,培养群众审美意识。三是联动改造提升集体收入。推进灰寨镇新宫林村文化中心升级改造,中心建成后镇域各种文化活动有了新的好去处,同时引入资源安装光伏发电,每年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约5万元。
5.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学校乡村振兴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经验,注重“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多样化开展公共文化供给。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城乡一体。人文与教育学院、影视与动漫学院选派专家教授参加了3期的揭西县文明办举办的“声动心弦”主题实践活动,专家们的现场示范引领、点评指导等,使得活动质量和影响不断攀升,参与人数持续增长。二是送艺下乡充实群众文化生活。针对揭西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揭西师生联袂举办4场文艺晚会,参与群众近1500人,持续增加的文化供给,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乡镇延伸,将“文化惠民”政策实惠带给基层群众。
6.聚焦决策咨询服务
学校发挥文旅方面专家集聚的优势,组织优秀专业团队主动下沉县域基层,指导基层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激活新质生产力。一是智库建设助推文旅融合。精准对接揭西“文旅活县”战略,职教研究中心牵头与揭西县人民政府共建广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揭西分院,建立校地智库高地, 8名专家教授入驻揭西县“百千万工程”智库,常态化为揭西发展诊断把脉、建言献策,参与景区打造和景区提质升级,策划梅花节、茶旅文化节等活动,“以节为媒”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探索揭西“出圈”流量密码,助推文旅产业“出彩”。二是派遣师生技术服务团队。团委牵头累计组织21支技术服务团队,281名师生入驻揭西县7个乡镇,重点开展技能培训、技术咨询、志愿服务等,累计投入172天,活动给基层一线送上全新理念和服务体验,受到地方广泛好评。
三、适时总结,构建长效机制
学校帮扶工作坚持内外联动、上下合力、点面结合的布局思路,注重与省级纵向帮扶工作队、横向帮扶工作队联建共建,探索建立长期帮扶项目与阶段性帮扶项目良性运转的 工作机制。
1.党建引领,加强党对“双百行动”工作的领导。学校党委将“双百行动”工作列入基层党组织年度工作重点任务,实际成效纳入年度党建述职考核,对表现突出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引导基层党组织积极与帮扶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目前已跟4个镇的党委建立结对关系,加强沟通联系、增进理解认同、推进帮扶项目落地,为谋划长期帮扶项目并久久为功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2.回顾总结,注重实效动态调整帮扶项目。学校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不耍“嘴皮子”、不搞“花架子”、不做“半吊子”、不搞面子工程、不给地方添麻烦,做到每个帮扶项目有计划、有跟进、有回顾、有总结,保障计划项目落地率和灵活新增数量相当的项目。截止目前,学校计划内帮扶项目完成率达90%,全年新增帮扶项目达30%,做到了“计划项目为主、新增项目为辅”,达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良好效果,让揭西各界在一个个实际项目中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3.通力协作,内联外引提高帮扶合力。帮扶项目落地落细的过程是完善学校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统筹用好各单位资源的过程。一方面校内各部门联动组建项目团队,打破了部门间的壁垒,彰显了组织集成功能;另一方面“双百行动”驻县服务队和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队分工不分家,配合有序,注重加强与纵向、横向帮扶工作队优势互补、同向用力、错位发力,形成了“五根手指弹琴、一个拳头发力”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学校将在前期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为更好完成“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做贡献、树典范。
编审:梓艺
赞 (1)
凝心聚力 共筑新程 ——立新小学东校区(回民小学)召开新学期班主任会议
上一篇
2025-02-21 21:53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都市农业实验园举办农业研学推介会 助力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2025-02-21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