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成玉
唐山又称九顶莲花山,位于山东沂源县东南部的东里镇,山北隔沂河与镇驻地相望,是沂河上游与中游的界山。海拔516米的唐山,在沂源1983座山峰中并不显眼。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看似普通,假如你知道了它的前世今生,会震惊无比,肃然起敬!
唐山七十二泉润染唐山叠翠;唐朝与佛结缘落成皇家寺院;隋唐罗汉造像与现代石刻熠熠生辉;水晶制作观音天下唯一。这四大奇观,堪称“唐山四绝”。有诗云:天赐涌泉树郁葱,莲花山中撞佛鐘;五百罗汉千年立,水晶观音渡众生。
(一) 唐山叠翠
唐山号称有“七十二泉”。如孔子七十二弟子、沂蒙七十二崮一样,是指泉多之意。相传这里的泉,是道教鼻祖老子登山时留下拄拐点。唐山群泉遍布,最著名的属东麓“大旺泉”,日出水量20390立方米,是沂源水量第一泉,大旺泉水质极佳,用泉水养植的西长旺莲藕,炒后酥脆,炖制面糯,乃藕中极品,古为贡品,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该泉现已成了东里镇饮用水源地。最具历史感的泉是甘露泉,位于寺院中,泉用条石砌成井状,上部有半米高的石质井桶,周边设石栏围档保护,泉浅而水深,久旱不涸,水质甘甜,直饮无碍。千百年来,一直是寺庙的生活用水。因丰沛泉水滋润,漫山遍野万木葱茏:山前两个村,沟沟岔岔水流不断,到处长满做柳编的柳条,称上、下柳沟村。山上草深林密,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数百年的苍柏,郁郁葱葱,在层峦叠嶂中,翠绿无际,形成了著名的“唐山叠翠”景观。唐山柏树林,被山东省列入古树名木中的“古柏树群”名录,受国家重点保护。
(二)少林下院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选址半山腰建皇家寺院,并将原名黄山改为唐山,称唐山寺;武则天称帝后,奉行儒释道三教合一,重建寺院,改称弥陀寺;唐中宗李显复国后又改称唐山寺。据少林寺志记载,唐山寺乃少林寺下院,前些年,沂源主事者,有意将唐山寺建成东少林寺,经多次沟通协商,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释永信同意沂源提意,并题名:山东东里东少林。之后,曾有一段时间寺院关停。2023年新选派少林僧人入寺,恢复佛事。现寺内正北是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建有药师殿、三圣殿,中间摆放着晨钟暮鼓,院内由低到高四层平台,石级、石栏、石雕、九龙璧等建设精致,雄伟壮观。门口处有一棵母子银杏树,唐代时期,有1400年历史(另一说莒鲁会盟时期有2700年)。寺门为青石石拱造型,门拱阳刻赐福纹、两侧刻有瑞莲纹、吉象纹,意为:莲花托吉祥,赐福迎宾客”。
(三 )摩崖石刻
唐山寺东南百米处,悬崖峭壁把山峰围砌成崮的形状,这里便是著名的罗汉崖。隋唐时期人工造罗汉石像503尊,称“五百罗汉”。因风吹雨打和人为因素,面部均遭破坏,其余部分大致完好,身披架裟的罗汉造型,栩栩如生,无不慨叹当年能工巧匠们巧夺天工之艺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名作“五百罗汉”,镌刻于崖壁,进一步宣染了罗汉崖的氛围和知名度。为使人们能在罗汉崖看到完整的罗汉像,随着机刻技术的发展,2006年,一徐姓有缘人,出资在此处刻制了百余尊罗汉像,每尊像刻有罗汉的名字,大大提升了罗汉崖的观赏度。同时还在唐山西侧石壁雕刻上了百幅巨龙,龙图腾造型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国内罕见,使唐山文化底蕴更具魅力。前几年,山西南侧打造“花开问禅”旅游项目,在山顶悬崖醒目处,镌刻了一个大大的“禅”字,让唐山寺禅味更足!
(四)水晶观音
观音阁是武则天重修寺院时修建的,座落在寺院拱门二层。观音菩萨在佛、道两教都有。在佛教中他是男性,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人若有难诵念,他便拯救于危难。在道教中,她是女性,称慈航道人,是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金仙之一,赋予慈悲普渡,消灾解厄,保护妇幼,赐福增寿之神力。佛道两教本意相同,修行悟道殊途同归。故观音菩萨在两教中是智慧和慈悲的象征。唐山寺观音阁木结构,东西外墙,镶嵌大理石观音菩萨像,阁内四壁皆装有翡翠琉璃观音菩萨圣像。阁正堂上方悬挂“学习吃亏”佛家用语,禅意是不要比较、计较。对面大理石柱上刻写“杨柳枝头点点甘露洒乾坤,芙蓉面上阵阵春风度日月”楹联。阁内另供请菩萨22尊,集民间造像和工艺美术大师徐万云创作之大全,造型美观,晶莹剔透,慈眉善目,端庄优雅。最令人惊叹不已是所有造像,皆用上等的水晶制作而成,尊尊价值连城,天下唯一。
编审:张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