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江苏讯(通讯员 孙培棠)在徐州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人们传颂着一位奇人奇才的佳话,他便是民营企业家王昌庆。
2024年8月28日,我和徐州文联原副主席安启杰、市旅游局原副局长闫书杰,艺术百家总监张文一,《当代徐州》影视部安可共同拜访了王昌庆先生,他自谦地说自己没文化,但我们却知道他在文化的海洋里,用文化的砖石筑起了梦想的城堡,将彭城的文化底蕴融入其中,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他自筹资金,为民国时期徐州走出的文化名人、书法家张伯英建起了书院。张伯英是徐州的骄傲,他的书法和诗词造诣深厚,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徐州,张伯英的名字几乎与这片土地的文化紧密相连。王昌庆先生深知张伯英对彭城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来纪念这位先贤。书院的建立,不仅为徐州增添了一处文化地标,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张伯英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贡献。每当人们走进这座书院,都能感受到彭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张伯英先生的卓越贡献。
接着,他又筹建了餐饮文化名人、一代名厨胡德荣的纪念馆。胡德荣是彭城餐饮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烹饪技艺和美食理念影响了无数后人。在彭城,人们常常提起胡德荣的名字,赞不绝口。王昌庆先生认为,胡德荣的烹饪技艺和美食理念是彭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决定为这位名厨建立纪念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彭城的餐饮文化。两座蕴含着徐州历史文化精髓的文化馆院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拔地而起,成为了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地标。他也因此成为了崇拜历史文化人心中的名人,有了名人效应,这位农民乡贤走进了文化论坛。他发表演讲时观点新颖,言辞犀利,惹人夸赞、受人敬仰。他以徐州的文化为底蕴,将这片土地的历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等学府邀请他去授课,他口若悬河,学识渊博,说文解字,他有一套独到的见解;天文地理,五千年华夏文明在他的口中娓娓道来。他博引旁证,言辞富含哲理,思维敏捷,头脑灵活。他以徐州的文化为引子,将这片土地的智慧与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一次,在讲授彭城历史时,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地考察,将徐州的古今变迁、风土人情生动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他的讲述不仅让学生们对彭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在收藏界、民俗圈里,他都大咖。对于自建馆院项目的选址,他独具慧眼,自己规划、自己建设。设计图纸、工匠技艺、瓦工木工活,他都身先士卒。他以徐州的文化为灵感,将这片土地的艺术与工艺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在馆院的建设过程中,他亲自挑选材料、监督施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他的设计要求。他还将彭城的传统工艺如剪纸、泥塑等融入到馆院的装饰中,让人们在参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徐州的文化魅力。走进紫金山,仿佛就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彭城。
他虽然建有多处豪宅别院,却选择在山间陋居中享受清净。紫金山上,他的养心居静谧而雅致。他在这里练拳读书,悟透人生。他帏幄构思,巧布阵局,山顶耸立起汉风塔,山墙则被做成文化廊,既美观大方又高雅。他将彭祖文化引上山,让民族养生之道惠及华夏。同时,他也将徐州的文化精髓与养生之道相结合,为这片土地的健康与长寿之道注入了新的内涵。在养心居中,他不仅自己修炼身心,还经常邀请文化名人、学者前来交流探讨,共同推动彭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徐州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在文化的天空下,王昌庆先生如同一位巧手的织女,用智慧的丝线编织出一幅幅绚烂的画卷。他纪念先贤胡德荣,建堂开馆,不仅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忆,也让后人在文化的熏陶中汲取力量。他借助名人名馆助力名山名镇建设,还定下了拿下餐饮高地的目标,将美食与文化完美结合,让人们在品味佳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彭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他的推动下,彭城的餐饮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他还组织举办了首届汉王美食文化节活动,邀请各地的美食家、厨师前来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推动彭城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徐州的美食佳肴,还能欣赏到彭城的传统艺术表演,感受到彭城文化的深厚底蕴。
更令人钦佩的是,他邀请全国名书法家近千人书写民法典,将法律与文化相融合,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法治精神。他将这一精品无偿捐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文化成就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他的人生履历上,熠熠生辉。同时,它们也为徐州的文化底蕴增添了几分厚重的色彩。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对法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无界,筑梦无疆”的理念。
王昌庆先生用他的实际行动为徐州的文化注魂,筑起了一座座文化的殿堂。他让这片土地的文化之光熠熠生辉,照耀着后人前行的道路。他的文化筑梦之旅不仅为徐州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彭城人民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而努力奋斗。
值班总编:张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