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王朝辉:推动“大黄山”转型升级 打造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路径思考与政策

观点|王朝辉:推动“大黄山”转型升级 打造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路径思考与政策

王朝辉 中国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度假旅游是与传统观光旅游相对应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一个比观光旅游更复杂的旅游体系,“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应该以系统的观念进行整体推进。

观点|王朝辉:推动“大黄山”转型升级 打造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路径思考与政策

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世界级资源禀赋和基础市场支撑

“大黄山”4市18县2.95万平方公里国土空间范围内,拥有12项世界级旅游资源,47项国家级旅游资源,资源禀赋和组合特征,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世界六大城市群发展要素比较中,“大黄山”所在的长三角区域国土空间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总量最高,长三角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万美金,旅游市场需求已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升级,度假旅游市场的规模形成,为”大黄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市场支撑。

和世界城市群区域比较,长三角地区地貌单元多样,地域差异明显,文化赋存完整,“大黄山”在区域内的得天独厚优势,不仅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屏障,更是一个理想的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特别是疫情背景下,面对1.69亿人次出境市场的高端消费释放,以及疫后中国度假时代的来临,“大黄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顺应了国际国内旅游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

观点|王朝辉:推动“大黄山”转型升级 打造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路径思考与政策

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找准路径,对度假旅游发展体系进行有效重构

度假旅游市场特征、需求偏好、空间模式和行为特征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度假发展目标,由于对度假旅游缺乏基本的认识与理解,度假旅游也只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上。“大黄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是市场和目的地转型升级,是一种旅游体系的重构。

一是重构度假旅游发展新格局。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较,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旅游系统。近年来,地方政府推出了一批度假区,但都不同程度存在选址不科学,布局不合理,主题不明确,主题产品缺失,地理空间狭小,观光与度假市场相互重叠影响等问题。需要在原有产业格局基础上,依据旅游者行为特征和消费规律,对度假旅游地理空间进行重构,以适应度假旅游市场需求。

建构度假旅游“大空间”。依托区内富氧、富硒、温泉、河湖、中医药、文化等主题度假旅游资源,以水系、国省道干线等交通体系为发展轴线,整合区内休闲度假资源,进行跨界开发与创建,打造大尺度、大空间跨界跨境的度假旅游发展地理空间格局。高标准植入世界级吸引物体系和度假业态,建构适应国际国内度假消费行为的大尺度旅游空间格局。

建设度假旅游“大群族”。围绕度假主题核心资源和原有的高等级吸引物,打造环景区、环城等游憩度假格局,建设“度假基营”大载体;根据度假区域内功能分区,提升度假内涵,形成体系化“度假子群”;围绕核心资源及其周边,培育和建设一批研学度假、乡村度假、运动度假、文化体验等主题“度假单元”,通过水系以及318、330、237等国省道交通干线,构建“基营—子群—单元”的“大黄山”(皖南)世界级旅游度假族群。

营造度假体验“生态圈”。围绕村落、田园、道路交通、景观环境与设施周边及重要节点,深入推进“精提升”,通过文化传承、创意赋能,打造辨识度高、主题形象佳的主客共享空间,全面提升度假“微环境”;保护好“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度假意境,提升“公路沿线、水系沿线、高铁沿线,景区周边、村落周边、城镇周边”的综合环境,营造优质度假“生态圈”。

实现度假服务的“便捷化”。对接国际旅游市场规则和通行标准,落地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政策,放宽过境人员活动范围限制;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系统提升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公路服务区、房车、自驾车营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度假区便利化与国际化。

二是建设度假旅游发展新轴线。根据区域发展“点——轴”理论,依托交通动线,按照环境美、体验强、带动大等原则,以水道、国道、省道、高速为基础,推动文化旅游有机衔接,建设世界级区际与区内旅游廊道,形成度假发展新轴线。

推动区内世界级旅游廊道建设。以国道、省道、高速、水系为基础,加强“大黄山”文化和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与发展,打造“318—330—530”等区域特色旅游景观廊道,以大尺度度假区为空间,形成多个度假旅游环线,增强度假旅游流的引流导流及其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

推进特色主题旅游风景廊道建设。以皖南川藏线、皖浙天路、黄山218、环天柱山旅游风景道、大别山国家风景道等度假旅游景观廊道建设为引领,依据各个区域的景观、生态、区域文化基底与特色差异,建设不同主题的廊道,打造“大黄山”区域旅游风景道体系。

加快落地自驾设施与服务设施。出台相关政策,围绕机场、高铁站、汽车站、港口等公共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一批汽车、房车、电动车、自行车等租赁基地与场所,加强租车自驾服务与交通运输的无缝对接,推广“落地即自驾”的旅游服务模式,提高游客的便捷性。

三是再造度假旅游产业新体系。加强度假住宿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国际化、集团化发展,实现乡村度假民宿品质化、集群集聚发展。丰富餐饮、购物、娱乐等业态,逐步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世界级度假产业体系。

积极引进度假产业品牌。积极引进国际旅游集团的度假旅游品牌,以多种形式实现度假业态的连锁经营。推进国内芳草地、森泊等品牌度假项目在“大黄山”落地。借助国际分时度假俱乐部与分时度假交换公司,以及国内企业集团,形成度假旅游的市场营销网络。

大力推进区内度假产业。积极引导黄山、九华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开拓度假旅游业务,进行度假产业投资和经营,打造度假品牌,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跨区经营,实现区域一体化,建构市场网络。大力发展分时度假、产权度假、主题文化度假、疗养式度假等多业态类型度假产业,构建休疗养、绿色生态、房车自驾、乡村庄园、主题民宿等多元度假住宿体系。发展共享农庄、共享庭院、共享田园等度假共享经济产业。

建设乡村度假集群。引导地域文化的植入与融入,推动皖南民宿品质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依托皖南优质的乡村资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度假服务水平,打造温泉、中医药、森林、日光、避暑等不同主题的度假村,促进岳西石关候鸟度假村、池州富硒养生村、旌德灵芝康养村等一批度假村集聚发展。

拓宽延展度假产业链。挖掘“大黄山”地域特色饮食文化,打造更多的地域特色餐饮品牌,实现地方化与国际化旅游餐饮产业并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购物商品品牌,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的购物中心。加快发展休闲娱乐业,依托地域文化、区域特色、民俗风情,通过实景演出、独立剧场、文艺表演等形式,推出一批常态化的旅游演艺活动。

四是丰富完善度假旅游新产品。把握消费升级趋势,打造引领度假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世界级度假产品体系。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围绕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依托自然资源与人文文化,打造康体运动、生态体验、科普研学、文化探访、漂流探险、低空飞行等精品旅游产品项目,形成全空间、全产业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积极发展乡村度假。实施乡村“双微”“主题化”等行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培育乡村度假示范区、乡村度假重点村,适时出台政策与标准,引导乡村度假空间集聚与集约发展,培育一批乡村度假旅游集聚区、环城乡村度假休闲游憩集聚带,以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带动目的地转型升级,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

创新发展康养度假。利用区内的“两富、两泉、两养”等健康资源,对标国际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引进和培育高端医疗机构,开发特色医疗、中医保健、生态康养、温泉疗养、运动健身、医养结合等系列产品,建设一批高端旅游康养度假基地、康养度假社区。

推进文化体验度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以徽文化为核心,推进文化数字化工程,采用新技术手段推进“六百年徽商”“徽州家谱”“徽州文书”等系列史料的数字化、产品化,通过动漫、文创、演艺等多元形式,实现智慧化展存展示与演绎。利用黄山文产、绩溪徽博、安庆滨江等文创园区、文博场馆等为空间载体,建设一批城市依托的景点和文化体验综合体。

五是打造度假旅游发展新引擎。积极培育创建世界级景区和世界级度假区,认真谋划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对标国际度假城市打造度假旅游中心城市,大力营建国际旅游社区。

打造世界级吸引物体系。抓好世界顶级观光和生态度假资源开发,依托徽文化等地方文化内涵融入,推进现有产品对标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度假区标准建设升级,推动现有产品升级创建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打造度假中心城市:对标国际度假城市,打造产品多元、产业集聚、业态丰富、环境舒适、宜居宜游的世界级旅游度假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夜游、文化创意、休闲街区发展,推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航空、高铁、高速、邮轮一体化立体便捷式交通网络,加强国际直飞航线开通,提升国际机场等级。完善多语种旅游指南、旅游网站、交通地图、指引标识牌,实现公共交通英语报站全覆盖。提高国际消费支付与交易便利化,完善安全、医疗、投诉、救援、外币兑换等多语种国际化服务体系。

加强国际旅游社区文化营建。借鉴国际度假城市的国际化社区建设经验,建构度假旅游多元社区参与模式,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规范,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文化营建,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与游客互动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观点|王朝辉:推动“大黄山”转型升级 打造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路径思考与政策

“大黄山”(皖南)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政策供应与要素保障建议

“大黄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涉及目的地体系系统重构,需要在要素供应与发展政策上建构保障体系。

一是创新土地要素供应。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探索土地出让收入省级统筹;探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建议每年安排一定比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对旅游重点县考核前列县(市、区)优先配给;旅游产业发展突出的县市,可提前使用未来土地指标;优质项目经省发改委立项后,优先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

二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区域碳平衡机制,建立区域碳补偿体系,借鉴生态补偿机制,遵循“谁排放谁补偿、谁吸收谁获补”的原则,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经济补偿。改革考评机制,对度假旅游城市考核评价,提高其文化旅游与生态要素权重,重点考核绿色发展和新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再定位,即大力发展新经济、数字创意、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云经济产业,为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提供生态保障与优质环境支撑。

三是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区域领导协调机制一体化的构建,进行产品体系一体化打造,区域度假品牌一体化塑造,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开拓,产业运营空间一体化布局,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整合与建构“大黄山”休闲度假品牌体系,建立大黄山(皖南)产业基金,实现品牌共创、资源共享、市场互荐、联合营销与跨界合作,推进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内容根据专家发言录音整理)

(0)
上一篇 2022-07-31 08:28
下一篇 2022-07-31 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