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下午,“桃花源记——梁振忠书画印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市美术馆召开。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沈光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李学明、东山书院院长燕守谷、济南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郭英培、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聂劲权等众多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行政负责人徐琳主持。徐琳认为,梁振忠是寂寞道路上的苦行者,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书画印的研究创作之中,成就了他技艺精湛、风格独特的艺术硕果;梁振忠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把传统艺术进行当代艺术表达的探索者,他的作品既忠实地保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境界,又开拓性地赋予了作品当代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性;梁振忠是守正创新、勤勉传道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创造力的年轻学子,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济南市美术馆将会把更多隐居在深巷陋室的艺术家和他们创作的作品请出来。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作为此次研讨会的学术主持,对梁振忠先生非常了解和熟悉,认为梁振忠人品高、艺品高,做事专注、秉性淡泊,多年来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真诚执着、上下求索,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艺术高度,在书画印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他向大家依次介绍了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嘉宾。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美术家协会顾问沈光伟高度评价了梁振忠的书画印艺术,认为他是山东难得的优秀人才,是一位水平很高的艺术家。梁振忠的书法取法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有八大山人的味道,但又不是八大山人,很纯粹。《桃花源记》尺幅很大,既体现了梁振忠对书法很强的驾驭能力,又可以看出他充满自由的表达。他的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书法,通过画面可以体味用笔用线的味道,这跟书法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绘画也影响了他的书法,使他的书法用笔更加潇洒、更加自如。绘画和书法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完成了对梁振忠的塑造。从篆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梁振忠的影响,其作品中体现了中国篆刻美学最精髓的东西。在各方寸之间表达出的那种韵律和节奏,也说明梁振忠对中国篆刻美学理解得非常深刻。他的作品中有极强的当代意识,具有一种当代篆刻、当代绘画的特征。
山东工艺美院教授、山东美术家协会顾问李学明谈到,梁振忠是个才子,他的书画印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有后天的勤奋努力,也有天赋的存在,还与他的心态关系密切。在当今比较浮躁的时代,梁振忠能够那么静,非常难得。他的书法潇洒流畅,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气和静气。那件《桃花源记》令人佩服和震撼,虽然是打着格写的,但从字的气息上完全看不出受到格的限制,每一个字都很讲究、很别致。他的绘画中有对八大山人独特的理解,很有意思。他的印章中有很扎实的传统功底,也有很强烈的个人想法,豪放而又不失精微。
济南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郭英培回忆了与梁振忠初次接触的第一印象,感觉梁振忠虽然话不多,但很沉稳,是个“高人”,拥有很强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个全景式的展览,体会到三点启示:第一,搞书画要沉得住气,要守住自己内心里的那片土地;第二,格调和品格乃书画的生命和立身之本;第三,不能单一地搞书法、绘画或印章,要全面发展。
东山书院院长燕守谷认为,梁振忠的印章不属于流派印,其对篆刻传统的认知是对的,其刀法也比较多样,可利可平可削可刮可滑,可谓无固定之法,我用我法、无法无天。在《桃花源记》中,梁振忠尝试将“二王”的经典笔法放大,这很有难度,具有目的性和时段性。他在当今社会能够那么倔强、那么耐得住寂寞、那么安静地去追求,心手合一,等待他的成就只是时间问题。
济南市美术馆副馆长张辉谈到,梁振忠是艺术教育战线上的耕耘者,一直在教书育人,默默耕耘,能耐得住寂寞,不求名利;是艺术上的实践者,他继承传统,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出处;还是艺术上的创新者,他不固守传统,而是有创新的。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林兵谈到,梁振忠早在聊城大学读本科时便刻苦钻研传统,秉性灵透,已展现出对书法和绘画的驾驭能力。他的作品给人通透、轻盈、飘逸的感觉,格调很高,这与他下了很大功夫,又不张扬、很内敛有关,也与他的为人处世的风格完全一致。他始终把书法、绘画、篆刻融为一体,没有忽视任何一种形式,进行了全面发展。搞画画也需要全面发展,不能单独搞书法、绘画、篆刻,因为它们之间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和影响。这个展览为济南带来了一个新的导向和风向,教学中也要加强书法和篆刻的训练。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传旭谈到了这次展览给他的两个感受:一是梁振忠的作品中有一股仙气和灵气,二是梁振忠在书画印之间融合得很好。这主要源于他能够静下来,知道至善之所在。
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陈靖谈到了梁振忠绘画中的四个特点:一是有意趣,二是能够独持己见、与众不同,三是有逸格,四是艺如其人。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宋述林谈到,梁振忠书画印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从传统中来,又让人感觉特别新。认为他有着非同一般的倔强,所以能够守住本心在强大的传统面前不至于迷失自我。
北京画院专职画家韩斌作为与梁振忠相识30年的同学,回忆了他们交往中难忘和受益终生的事情,尤其提到了梁振忠虽然喜欢宅在家里或工作室中创作,但是他为人真诚,因此交到了很多真挚的朋友。
江苏画院专职画家郭善涛与梁振忠是广西艺术学院的同学,他认为梁振忠既传统又有个性,又能做到书法上的随机而缘、自由自如。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宏鹏通过比较全面地观看梁振忠的书画印作品,用“高”“广”“真”三个字概括了梁振忠艺术的特点:一是高,梁振忠取法乎上,所学所继承的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如八大山人等;梁振忠的格调高,具有很高的眼界、心态和站位,艺术中寄托和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二是广,梁振忠涉猎很广,在书法、绘画、篆刻中可以自由出入。三是真,梁振忠的书画印以“我手写我心”,很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秉性和某一阶段的心态。而高、广、真都源于梁振忠生命的丰富性,所以才会出现那么丰富的变化。艺术家就应该做到具有永不止息的创造精神。
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陈涛认为,梁振忠之所以喜欢宅在家里或工作室,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所以创作的作品才能这么自在悠远,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虽然艺术风格冷峻凌冽,但是直击人之心灵。另外,梁振忠为人很真,其人品与画品极其统一,独持己见,坚定于自己的选择。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付万全也谈到梁振忠是一个极其会生活的人,他的爱好滋养了他的艺术,从而使他走得更远,走上艺术之大道。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孙波谈到,梁振忠的印令他非常感动,尤其是看到放大之后的印给人的震撼力特别强。
国家文旅部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张目达谈到,艺术就是技法和表现自己,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梁振忠的书画印作品表现了他的品质,体现了他桀骜不驯的品格。他对艺术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爱,具备了一颗分别心和别离心。分别心是他看同一件作品是与别人不一样的,别离心是他在创作时能够跳出经典的技法或套路去表现自己。
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贾长庆谈到,他与梁振忠很多艺术观点比较接近,都喜欢见刀见笔。他震撼于梁振忠的边款,风格大气、厚重、苍茫,可见其内心的宁静和不安分。他将对太极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解潜移默化于书画印的创作之中,从而使其作品呈现洒脱、飘逸之风。
大舜美术馆馆长韩宏宇作为梁振忠的师弟,谈到梁振忠的作品很感人也很用心,目之所及皆美好,目之所及皆精品。
山东泰山国画院院委张中博作为梁振忠的师弟,谈到梁振忠的作品做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令人震撼,而他也确实做到了正法传承。
山东师范大学讲师姚朋魁谈到,梁振忠的书画印作品像他的人,他在技法的锤炼和创作中对笔墨的选择和对心性的追求都很好。
济南市美术馆展览陈列部主任冯超谈到了本次展览策划始末,认为梁振忠的为人比较内敛,但其艺术大门却自由敞开,使他在艺术上走了一条康庄大道,定会越走越远。
梁振忠的多位学生代表也参加了研讨会,谈了对老师艺术及教学的认识,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
本次展览的主角梁振忠先生对大家的到来、支持和评价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桃花源记——梁振忠书画印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交流探讨、自由表达的浓厚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
因疫情防控暂不举行开幕式,请参观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场馆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扫场所码、查验行程码、核酸报告等,注意保持距离、有序观展。
大众网(通讯员:刘霄 摄影:刘书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