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桐城市龙眠街道黄燕村茶叶合作社社员正在采摘春茶。该村采取“合作社+基地+茶农”模式,预计今年可产鲜茶4万公斤。安徽日报通讯员 叶海霞 摄
全省“三品”认证茶园达276万亩,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
三月春暖,满山翠绿。
黄山连绵的茶山,与许多地方不同,茶树间插满了黄板。“黄板利用昆虫的趋黄性,诱杀小绿叶蝉等,是一项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黄山市新明乡新明村党总支书记牛振兴介绍。
2020年,黄山市全面启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程,在39个重点产茶乡镇、239个村和6个企业基地先行先试。去年,绿色防控覆盖黄山市全域。前不久,又印发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全面禁止化学农药进茶园。
“插黄板,加上生物农药,再配合相应的农艺措施,完全可以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我们还与老百姓约好,不使用除草剂,不用化学农药。”牛振兴告诉记者,新明乡是太平猴魁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也是黄山区首批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试点乡镇之一。目前,全乡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达100%。
推广绿色防控模式,调动茶农积极性至关重要。黄山市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朱舜球表示,突出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黄山推出专项保险托底,开展到村组的培训,让每一户茶农都了解绿色防控基本常识,掌握实操技术。特别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激发茶农积极性。
这几天,全市各村镇的茶叶市场上,常能看到手拿“绿卡”的茶农。“只要符合插放黄板、不施农药等绿色防控要求,验收合格,就能获得茶园绿色防控卡。”牛振兴介绍,茶园绿色防控卡标注了编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茶园面积等信息,是实施绿色防控的凭证。“我们与12户农民签订了协议,只要他们落实绿色防控要求,我们就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来收购鲜叶。”黄山市黄山区成林茶叶公司负责人叶树林说。
黄山市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程,是我省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二级调研员吴志伟介绍,近年来我省先后总结推广了“茶—油茶—鼠茅草”等6套生态茶园建设模式,集成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病虫害防控、“以草抑草”等一批绿色生产技术。全省绿色防控覆盖面积200万亩,占开采茶园面积的69.07%。
在岳西县,当地农业农村局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深度合作,建立以“土壤地力提升、有机肥运筹、配方施肥”为特色的茶园绿色高效施肥和以“园中挂板、以色诱虫、生物控虫”为特色的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实现了茶叶生产绿色、高效、优质与环境保护相统一。“2021年,全县茶园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三品’认证总面积超过16万亩。”岳西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徐卫兵介绍。
截至2021年底,全省“三品”认证茶园面积已达276万亩,占开采茶园面积的95.31%。其中,有机食品认证茶园16.2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65.5万亩,无公害认证茶园194.25万亩。
优质茶卖上优质价,绿色防控带动茶农增收
不让化学农药进茶园、不使用除草剂,为何如此重要?
“这是推动我省茶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茶农增收的必然选择。”吴志伟分析,从国内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大家越来越关注茶叶品质;从国际看,近年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对进口茶叶农残检测标准越来越严,绿色壁垒越筑越高。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才能适应形势需要,增强徽茶的核心竞争力。
“以黄山市为例,依托黄山海关茶检中心,开展全市茶叶农残(含除草剂)常态化监测抽查。对比2020、2021两年的鲜叶抽样检测数据,2021年样品大部分达到了欧盟要求。”朱舜球透露。
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去年出口茶叶近7000吨。该公司总经理王海燕说:“外贸中,符合欧标或有机认证,可以说是一张‘金字招牌’,黄山开始全域绿色防控,一方面减轻了我们的管理负担,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茶园采用绿色防控,我们就可以吸纳更多符合标准的散户,扩大发展规模。”
走绿色发展道路,2021年黄山全市茶叶综合产值180亿元,出口茶叶5.9万吨,出口值16.5亿元,占同期全省的茶叶出口值89%。
岳西县,山高林密,生态优越,茶园绿色技术的集成应用,让岳西翠兰的品质愈发突出。“现在已经有46家企业加入岳西翠兰地理标志国家追溯平台,建立茶园投入品准入和茶叶购销追溯等制度。岳西茶叶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数百次检测全部合格。”徐卫兵说。
“从黄山市的实践看,搞绿色防控还是促进茶农增收重要途径。”朱舜球认为,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茶叶的整体品质、安全和信誉,让优质茶卖上优质价,从而有效带动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另一方面,通过绿色防控专项保险、茶叶政策保险、有偿回收黄板等相关政策,大大降低茶农看天吃饭的风险,切实增加茶农收入。
数据显示,去年黄山“绿卡”制度带动实现优质优价,茶叶销售均价提高8%,茶叶亩均年收入达到5500元。
实施绿色防控,还事关对绿水青山的保护。我省茶园多集中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开展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推广使用“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技术模式,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极大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水体、土壤质量和茶叶整体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使生物天敌数量增加、品种多样,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绿色技术集成应用,年内创建30个以上示范茶园
3月底,离预定5月中旬举办的安徽茶博会尚有一段时间,但组委会各部门早已忙碌起来。“举办茶博会,把安徽茶品牌做得更响亮,其中一项就是要叫响‘生态徽茶’的名头。”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杜爱玉表示。
茶产业走生态路子,绿色茶园建设是底子和支撑。我省在农业“两强一增”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建设”,强调实施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打造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经过连续几年的探索实践,黄山市已基本健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联结紧密的绿色防控工作体系,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各项举措得以全面推行。”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韪表示,特别是通过建立“政府+企业+主体”的紧密联结,调动了普通茶农、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绿色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这为全省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一套宝贵的模式,也为各地在政策设计上提供了一种思路。
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茶,集成组装并推广一批区域性、可复制的先进适用、节本高效、安全优质、绿色环保的技术模式”。
“要支持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建立茶园投入品负面清单,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除草剂进入茶园。”在张韪看来,黄山市的做法是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表现,其取得成果也反映出做好茶产业绿色发展对发挥质量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具有显著成效。
“一方面,优质优价机制还有待完善,才能更好调动茶农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政策保障上希望省级层面能出台相应政策,对全省茶园投入品进行法治化管控。”朱舜球建议。
张韪介绍,我省生态资源丰富,名茶品类众多。今年,将重点以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为抓手,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创建行动及徽茶“走出去”行动。各地要分产区、分类别开展茶园基础设施改造、茶树优良品种选育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机器换人”等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年内全省创建30个以上的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引导带动各茶叶主产县(市、区)提升茶园生产水平。同时,要继续坚持以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为引领,补足产业销售端短板,实现以销促产。
张韪表示,农业部门将继续重点支持市级统筹优势茶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紧盯华北、东北、西北、长三角等省外主销区及皖北主销区,开展线上线下的展示展销、专场推介等活动。对在以上地区开设区域公用品牌展销中心(门店)予以奖补,全力推动徽茶“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