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图文/方 孔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坐落于祖国西南边陲,因蜿蜒流淌的红河而得名,这里资源丰饶、文化多元、生态宜居,发展潜力巨大,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也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前沿。近年来,红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踏上了复兴的快车道。
千百年来,红河之水滋养了这片土地,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从《四库全书》总阅官尹壮图,到云南唯一的状元袁嘉谷,再到世界著名数学家熊庆来,这片土地上不乏杰出人才。1938年,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大师在此设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传承民主科学精神与精英教育理念。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个旧等地的高中教育也在省内崭露头角。
明清进士墙见证了红河州重教兴文的传统,172位文武进士的名字熠熠生辉,铸就了“学霸墙”的美誉。红河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恢复高考以来,更是为全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进入21世纪,面对省内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红河州教育事业显得相对滞后,高分考生数量及一本上线率均落后于先进地区。特别是2015年前后,因学校间办学水平差异大,红河州高中阶段教育面临入学率低、生源外流、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决心深化高中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及保障机制的全面革新。2016年,红河州第一中学应运而生,作为州属首所高中,它高标准、高规格地建设于个旧与蒙自交界的滇南绿洲旁。三年后,这所年轻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近半数学生高考成绩超600分,一本上线率高达88.26%,并夺得云南省理科高考总分及实考分双料冠军。
红河州第一中学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其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本地实际深度融合。学校实施“名师、名校、名牌”战略,通过系统培训、师徒结对、对外交流等措施,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秉承“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教育”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健康多元的成长环境。
李寿鼎校长强调:“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施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民族团结与教育融合的道路上,红河州第一中学积极倡导“一家人”理念,增强各族学生间的凝聚力,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卓越的教学管理使得红河州第一中学办学效益显著提升。自首届高考以来,该校成绩稳居全省前列,六年间,每年高考有4-6人高考成绩被屏蔽,累计600分以上学生达2043人,30余人被清华、北大录取,4800余人进入全国重点大学。一本上线率逐年攀升,至2023年已达96.45%,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更是再创佳绩,展现了学校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
红河州第一中学不仅自身崛起为云南高中教育的“新高地”,还带动了整个红河州高中教育的整体提升。其教育品牌的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周边州市教育教学质量的进步,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红河教育复兴之路上的引领者。
红河教育的辉煌复兴,是时代智慧与不懈努力的璀璨结晶。它不仅彰显了各级领导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科学施政的卓越能力,更是红河教育人团结奋进、勇于探索精神的生动写照。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共同书写着教育复兴的壮丽篇章。
红河州一中,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是对“立德树人,止于至善”校训精神的深刻践行。学校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血脉,更在创新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这种坚持与追求,让红河州一中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突破,屡创佳绩。
值得一提的是,红河教育的复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深切关怀。从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到企业界的慷慨解囊,从家长们的殷切期望到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每一份力量都汇聚成推动红河教育不断向前的强大动力。这种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注教育的良好氛围,为红河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红河教育的复兴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与机遇。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红河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红河教育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正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阻挡一样,红河教育的复兴也将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期待红河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